近日,湖北省大部普降大到暴雨,降雨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为近年来所罕见。严重的洪涝灾害致使渔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截至7月12日,全省渔业受灾面积101.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其中受灾网箱61.9万口,成鱼和鱼种损失22万吨;渔船损坏136艘,沉没8艘;损坏渔港码头1200米,防波堤27900米,护岸28600米,道路12100米。这次全省渔业灾情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受灾面大,暴雨已造成全省71个县市区受灾,全省受灾渔民20万人,渔业受灾面积占全省养殖池塘总面积的20%。二是成灾严重。在强降雨的袭击下,大段池埂、堤坝、进排水渠道和拦网设施被冲垮,使原本较为脆弱的渔业基础再次受到严重打击。三是损失惨重。大批的成鱼、苗种逃逸、死亡,给渔民造成了重大损失。武汉市水产业受灾面积47610亩,其中串池17100亩,漫池21150亩,冲毁鱼池3600亩,湖汊淹没2000亩,其它3760亩;大湖拦网冲毁3000米。经济损失共4964万元。英山县7月8日日降雨量达到260mm,导致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90座水库、90座养鱼库汊、12868口渔塘全面过水,大多水库、塘堰、网箱及拦鱼设备被冲毁。据统计,全县渔业受灾范围达23400亩,毁损渔场道路2300米,冲毁精养鱼池300亩、网箱4100只,逃逸成鱼3400吨,冲走大规格鱼种370吨,损失鱼苗7000万尾,总计损失约4000万元。
湖北省水产局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灾害发生之前,省水产局根据气象信息,及时向各地发布了渔业灾情预警。7月9日下午,在省农业厅紧急启动全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级响应后,省水产局在全省水产系统启动了应急预案。在全省水产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迅速成立省市县抗灾救灾专班,落实抗灾救灾措施,指导渔民开展抗灾自救。
一是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渔民抗灾救灾。7月12日上午,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水产局局长王兆民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渔业抗灾救灾工作,当即派出由王兆民等局领导带队、有水产专家参加的四个工作组,分赴黄冈、荆州、黄石、鄂州、仙桃、天门等地,深入重灾区了解灾情,指导渔民抗灾救灾。同日,省水产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水产部门要组织专班深入抗灾救灾的第一线,指导渔民抗灾救灾,确保渔业生产和人员安全。要按照“两防四保”(防逃、防病和保人员、保亲鱼、保苗种、保成鱼)的总体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妥善安置渔民,积极开展救灾和灾后生产指导工作,确保渔业正常生产秩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抢修设施,减少灾害损失。各地紧急行动,组织人力物力,疏通排灌渠道,加高堤埂,加固围栏设施,组织排涝抢险,尽快修复受损设施,力争将灾害降到最低。截至目前,全省水产部门投入8万人次参与抗灾救灾,累计加固堤坝9万米。武汉市江夏区组织抢险人员1810人次,堆放沙土袋2.9万袋,打桩2900根。英山县水产局在受灾第一时间,紧急组织20名抗洪救灾应急专班,与乡镇干部群众一道进村入户,昼夜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目前已投入抗灾劳力3500人次,筑防护堤32道,架设拦鱼网158道。
三是做好防疫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疫情。强降雨造成部分鱼苗、鱼种和成鱼死亡,为防止发生重大疫情,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我们在抗灾救灾的同时,狠抓渔业疫病防治工作。各级水产部门组织疫病防治人员深入重灾区,将死鱼病鱼打捞上岸,进行集中销毁,不让死鱼污染养殖水源,不让死鱼流入市场。同时加强疫病防治与监测,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消毒处理,力保在洪涝之后不发生疫病。郧西县紧急调运消毒剂200箱,对养殖场所和水体进行全面消毒,最大限度扼制了疫病传播,有效地预防了疫情发生。
四是妥善安置渔民,积极组织开展灾后复产。各地水产部门组织大批工作人员,深入每个渔场和养殖基地,对受灾养殖户进行安全排查,把受困渔民集中上岸安置,确保暴雨期间渔民生命安全。截至目前,未发生渔民因灾直接死亡的事件。同时,加强苗种调剂工作,帮助指导灾后渔民补充投放鱼苗鱼种,减少损失。省水产局正在与省内外大型苗种生产单位沟通,拟调剂鱼苗鱼种保障渔民生产需要。十堰市已协调市内几家苗种企业提供足够鱼种供渔民恢复生产,同时要求各苗种生产单位不得私自抬高鱼种价格。
信息来源:湖北省水产局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