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自武汉的“海南毒豇豆事件”迅速波及全国,再次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农业小生产和现代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日前,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坦陈,在蔬菜生产的制度管理等问题上比较混乱,菜农种菜“我行我素”,并透露将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每个种植指令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百姓放心吃菜。
目前,武汉提出了打造“全国蔬菜最安全城市”目标。作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的要地,离本地蔬菜生产标准化还有多远?
千家万户,不能各行其是
海南毒豇豆迅速成为全国性事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生产品牌化、标准化的缺失。“千家万户种蔬菜,千方百计卖蔬菜,如何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武汉市农业局程耀明副局长称,这是他琢磨确保本地蔬菜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
市蔬菜总站高级农艺师汪细桥介绍,实施蔬菜生产标准化,首先是制定标准化规程,然后是贯彻落实。日前,武汉市制定、修订了各类蔬菜技术规程300多个,而且每年都要更改完善;目前实施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是企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
在东西湖区慈惠农场的国家级标准化蔬菜基地里,农民们正忙着移栽茄子、黄瓜、番茄苗。八向大队的示范户谭治国说,搞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确保质量安全;在他们农场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调温、育苗、除虫、打药等田间管理操作,还要做种植记录。但如果不是示范区统一督导,单个农户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目前,武汉建有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9个,带动市郊35万亩菜地标准化生产,占全市常年菜地80万亩的近44%。记者了解到,这一比例离沿海发达城市尚有差距,即使是南京,其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比例也达70%以上。大量的菜田依旧是“我行我素”的传统种菜方式,已成为武汉蔬菜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程耀明也认为,如果不通过土地流转等办法改变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监管及来源追溯体系,可能个别种植者、单个产品批次的违规,会给行业、地区带来一损俱损的影响。
标准菜,能否卖出好价?
据了解,武汉的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要求蔬菜生产选择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对种植技术及模式有一系列的细致要求,要求禁用的高毒农药多达10种;此外,示范区还要求抽检合格率必须达100%,任何时候的一次检测问题,都会导致它摘掉示范区的帽子。
汪细桥说,一般而言,相对较高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必然增加蔬菜种植成本的投入,这也理所当然的要求相应蔬菜优质优价。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蔬菜,并没有谁打上“标准化生产”的牌子。通常,以标准化生产蔬菜的企业,其主要目的是创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三品”品牌。一般性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的蔬菜,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太多的优势。
慈惠农场邴氏有机蔬菜公司总经理邴杰告诉记者,即便是按高规格标准生产的纯天然有机蔬菜,上市之初也是屡屡碰壁,甚至不得不等同于普通菜卖;企业采取了联络酒店、进驻高端超市等一系列措施,现在每日销量也不过千余公斤,仅仅略有盈利。市场还有个接受的过程,优质优价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业局人士表示,针对这一问题,下一步将继续落实补贴政策,推动蔬菜“三品”品牌创建工作,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认知消费绿色蔬菜,同时要尽力将蔬菜全方位、大面积纳入标准化生产,使标准化成为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