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存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行,保持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这一现状,切实改变不适应当前农业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既是适应农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武汉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推进“七大转变”,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在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上,实现由分散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等适合本地特点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在农业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低效数量农业向高效精品农业转变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制定并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加快“三品”发展步伐,以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全面提升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积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农村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打牢农业品牌发展的基础。
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实现由露天自然农业向工程设施农业转变
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各区根据本地气候、资源、生产方式、种养殖传统等特点,有重点地选择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在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农艺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发展,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先进的设施生产技术为依托,扩张设施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协调融资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在农业产品定位上,实现由初级原料农业向精深加工农业转变
抓好原料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培养一批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引进农产品加工业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努力把一般产品做优,把优质产品做大,把特色产品做强,精心培育一批能走向国际市场的精品名牌;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应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在农业发展方式上,要实现由“三高”农业向“两型”农业转变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方式,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体系,围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节地型技术、节水型技术、节时型技术、节药型技术、节肥型技术、节种型技术、节饵型技术、节能型技术;构建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稳步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实施村湾环境整治和乡村清洁工程,做好农村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工作;构建农村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大力开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粪便及污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在农业功能取向上,实现由传统生产型农业向现代多功能农业转变
大力提升农业的就业增收功能,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最大限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功能,充分运用资本、基地、设施、文化和地理等优势,挖掘乡间风情特色,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注重物种、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系统内部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传承功能,结合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学生和市民亲近自然、欣赏农业文化、了解农艺知识等提供基地和平台。
在农业资源形态上,实现由单纯的生产资料向资本化、财产化转变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参照城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模式和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依托农业部门建立公司制企业法人性质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养殖水面、“四荒”产权等相关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完善配套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土地经营权等产权抵押激活农村产权交易,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广泛收集农村产权供求信息,引导评估、拍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入农村产权交易领域,提供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作者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武汉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明星)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