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国际生物安全研究学会主席卢宝荣和上海交大教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张大兵等专家最近表示,我国具备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技术,并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销售实行严格监管,转基因食品安全有严格保障。
“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讲3日下午在上海科技馆进行,讲座以转基因食品安全为主题,卢宝荣、张大兵等专家在讲座上做出上述表示。
卢宝荣教授说,我国拥有健全的转基因食品监管法规体系。国务院在2001年5月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在2002年3月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我国还签署了管理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性法律协议——《生物安全议定书》。
“在我国,如果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必须标注清楚。”卢宝荣说,“我国很多食用油产品都在油壶上标注使用转基因大豆,我国执法部门也经常到超市卖场进行检查。”
卢宝荣特别强调说:“转基因产品标志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是不好的,而是让人们明白消费,就像标注某样食品中含有维生素D一样。国家既然允许有标志,就证明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没有明显差异。”
卢宝荣说,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评价和管理体系。任何一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商品化,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得到相关证书才能进行商品化。“从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例因为转基因导致的重大伤亡事件。”
张大兵说:“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欧盟等地区的技术非常接近,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时间也很快。人们甚至在网上买到试纸,在厨房里就可以检测食品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在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应用尤其广泛。2007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公顷。在美国,70%的玉米都采用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具有高产、抗虫等优点,但欧盟等地区也有人士担忧其食用安全性。
主题为“转基因,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讲昨在上海科技馆开讲。讲座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卢宝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主任张大兵教授分别就基因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及其评价和转基因生物检测进行了介绍。
中国第一位担任国际生物安全研究学会会长的卢宝荣教授则向听众阐释了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安全”、中国和世界在转基因技术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情况是怎样的、在购买和消费转基因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而张大兵教授对科学家是如何对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的进行了介绍。
在被问及自己是否介意食用转基因食品时,卢宝荣教授、张大兵教授都表示:不介意食用转基因食品。卢宝荣教授表示由于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具有严格的安全控制,转基因作物相对于在种植时使用了大量农药的植物可能更为健康,所以,不介意食用包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张大兵教授也认为,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和评估体系,转基因食品应该是安全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命科研院院长陈晓亚表示,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有关转基因作物在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方面的不良作用的文献,目前的转基因还是相当安全的。
听罢讲座,与会听众表示受益匪浅。来自进才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林表示:“转基因技术我本来是不大了解的,对于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也比较害怕;现在听了专家的介绍,知道转基因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后食用转基因食品应该会比较放心。”
据讲坛主办方介绍,上海科普大讲堂是一个定期的科普活动,通过邀请著名科学家就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整个二〇〇九年,预计将有八期讲座。
信息来源:新华网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