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新洲上塘村 科技兴农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菇” 发布日期: 2025-02-1809:50 来源: 长江日报 在洪山区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帮扶下,新洲区辛冲街道上塘村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走进上塘村食用菌智慧产业园,2200平方米的自动化制包车间内,菌包在机械臂的操控下可实现精准装袋;隔壁的智能恒温出菇车间里,一排排反季节平菇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舒展生长……这座由武汉上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菌菇生产基地,展现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营养原料搅拌车间实现原料配比自动化;堪称比医院手术室无菌级别要求还严的万级净化菌种接种车间,菌包培养依托物联网远程监控。 产业园是洪山区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项目。150万元市级衔接资金、100万元中央专项衔接资金……每一笔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施。这些智慧化的“硬核”配置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 在“回乡能人”、产业园负责人高元山的引导下,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产业园的“智慧大脑”——中控室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各车间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传统菌菇种植最怕气温突变,现在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30个出菇车间能精准维持22℃恒温、85%湿度。” 驻村第一书记张单介绍,产业园项目目前已投资1500万元,将于今春正式量产。量产后,如何把产业发展与村民就业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是驻村工作队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9月底,第二批试种植的反季节平菇迎来采摘期,销售4万余斤,产值20万元。试种期间,30余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 “过去村民种菇要看天气、愁销路,现在从拌料到接种全流程工业化。”高元山说,今年,产业园将继续追加投资,计划建成4000平方米的智能恒温培养房、500平方米冷库,增加自动制包机和灭菌系统,以达到每年4000吨的鲜菇产能。下一步,产业园将把企业、村民、村集体三方利益有效统一起来,以“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菌包和技术支持,以及产品统一销售等服务,让村民和村集体充分参与食用菌种植的发展建设,共享智慧农业发展的红利。 洪山区结对帮扶新洲区辛冲街道、旧街街道21个村。2024年,该区发动各界力量加强对新洲的产业帮扶,除支持上塘村菌菇种植产业项目建设、帮助龙岗村引进家庭休闲农场、助推熊畈村虾稻产业发展,还向三河口村捐赠优质梨树苗1000株,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旧街村问津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地流转及平整工作,正在积极试行中药套种。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