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农产品流通行业巨无霸——武汉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在运行十年之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用两至三年时间、投入30亿元,分三期对整个大市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率先在华中地区农产品流通领域,打造一条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链条。 十年磨成华中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目前,入驻白沙洲大市场的客商约3000户,日进出车辆6200多台,日人流量达2.8万多人。市场现已形成24小时全天营业格局,每日交易高峰为15:00至20:00,经营网络遍布全国各地。2012年,大市场交易总量350万吨,交易额24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名副其实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和集散中心,被国家商务部、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的市场。 然而,随着外部宏观环境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大市场在经历了前期创业期、管理收费期两个阶段的洗礼之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凸显出来:市场交易规模增幅不大,带动能力有限;服务体系不健全,结算系统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2004年6月28日营运至今,市场内的经营设施已经老化,现有的服务配套区域的设置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的需求。为了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新建服务区域及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作迫在眉睫。 推行电子结算全面实施农产品可追溯 记者了解到,全新的大市场计划用二至三年时间按国家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总投资约30亿元。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善飞介绍,建成后的大市场经营面积由现有的30万平方米增加到60万平方米,设施设备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善。大市场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将认真落实武汉市政府、武汉市农业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四项制度,即“建立和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安全可追溯四项制度”,在市场内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的实施,加快推进电子结算业务,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送的能力。 原址升级蔬菜和水产交易区 据了解,大市场现有的蔬菜交易区,日交易量在500万公斤左右,满足武汉市70%的蔬菜供给,蔬菜销售区域辐射整个鄂东南及江西、湖南、安徽、河南等多个省份。该市场日车流量达万车次,拥有蔬菜经营大户200余户,蔬菜交易大厅19个,档口482个。主营各种大宗蔬菜和精品特色蔬菜,拥有30家蔬菜配送中心,送往湖北省内及武汉市内各大高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部队以及各大超市。 该市场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鱼交易区,经营各种淡水产品系列,如草鱼,青鱼,鲢鱼,武昌鱼,鳝鱼,小龙虾,乌鱼、甲鱼等,年水产品交易量75-85万吨,交易额近百亿元。该经营区还配套1.3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方便进出货车的调运。 王善飞说,大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将在三年内,在不影响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在原地址上,先后对蔬菜以及水产品交易大厅进行改造或者拆除新建。 新扩建副食品、糖、酒、茶、粮油交易区 王善飞透露,大市场将分三期滚动建设,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9.75万平方米,其中有水产交易大厅3.25万平方米,干调副食交易大厅3.248万平方米,加工配送区 3.252万平方米等。 二期项目占地约102亩,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新建成糖、酒、茶叶等商品交易区。 三期项目占地约200亩,主要建设2万吨5层楼高的冷库,高、低温各1万吨,二层与水产发货区相通。 此外,将物流出口外的代征地做综合商业配套区,建18层高综合楼,裙楼4层做配套商业。将原结算中心改造为5层综合服务中心,集结算、客户服务、价格信息监测、农产品检验检测于一体,占地面积中包括中央路2.1万平方米。 全国首批获准升级改造的集散地市场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由中央财政支持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河南、湖北、重庆、新疆等地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力争3-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近期,商务部下发“商务部关于加强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通知”(商建函[2013]191号文件)文件,大市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集散地市场升级改造试点单位之一,这是湖北地区唯一获批的一家批发市场。“由此可见,我们白沙洲大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计划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王善飞说,发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先导作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改变农产品“买贵、卖难”的现状是企业的责任。我们将坚持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竭尽全力搞好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工作。这次进行升级改造后,将带动武汉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洪山区青菱辖区的就业率,同时也为保城市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不过,企业要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在此,流通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政府从批发市场的实际出发,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为农产品流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并提供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