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第七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高层圆桌会议上,跨国零售集团“大佬”们透露,“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为了应对防不胜防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出了各种办法。在采购时,他们要求农产品建立“可追溯”体系,为了不再为产品的“来龙去脉”担心,他们还越来越爱去“田头”直接采购。
麦德龙:超生鲜产品必须“可追溯”
市民在麦德龙买活鱼、鲜肉时,会在这类商品上发现一个追溯码,到卖场的终端机上一刷,可以追踪到商品产地、捕捞时间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麦德龙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何哲伟说,这是他们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他毫不讳言,麦德龙进入中国16年,发现监控食品安全越来越困难。在日常工作中,最让他头疼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公司为此投入了大量金钱和时间去检查供应链。当前,进入麦德龙的超生鲜产品(保质期短的活鱼、虾、鲜肉、菜等)100%打上了追溯码。为了让供应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麦德龙甚至成立了中国首个农业咨询公司,专门帮助供应商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尽管我们花这么多钱和时间……但企业能发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何哲伟说,他和普通市民一样,每天都在担心看到新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造假商越来越有“科技含量”和“创意”,根本无法预见明天会变出什么花样。
他说,企业的”一己之力”是单薄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政府,需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才能应付眼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家乐福:近半数农产品直接从“田头”采购
家乐福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唐嘉年说,传统的采购模式,从田间到餐桌供应链特别长,存在很多中间商,农产品到市民餐桌时,价格翻了两三倍不说,新鲜度也大打折扣。而现在,他们近一半的农产品是通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直接从“田头到餐桌”的。中间环节变少,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易监控,也更易追溯。
唐嘉年说:“这样的农超对接模式,降低了超市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利润。更重要的,可以让农民知道超市要什么产品?超市是如何检验农产品的?对农产品有什么要求。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农民更好的生产。”
记者注意到,在采购时,家乐福的采购人员还有意识缩短了供应链。会上,一位云南生鲜供应商前来接洽,考虑到冷链太长,采购人员建议供应商去和当地的家乐福对接。目前,家乐福在江苏已经和10多家农村合作社合作,并外聘了第三方审核公司,去检查农民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是否规范。同时家乐福也在构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沃尔玛:快速检测中心为农产品“体检”
沃尔玛中国区董事廖红晖说,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沃尔玛在深圳、北京和成都等地成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农产品运到物流配送中心,分发到各个超市前,先得做个身体检查。
在农超对接上也做了有益尝试,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81个直接采购基地,总计面积超过84万亩,直接受惠农民81万余人。零售商到田头采购,帮助农民提高了市场适应能力、引导农民标准规模化生产、指导其在生产中推进环境保护,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带给中国消费者更安全的农产品。
此外,沃尔玛还设立了食品安全学校,开设食品安全基础培训课程、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公司同时为供应商开设培训课程,帮助供应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来源:南报网讯(记者 张希)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