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仙洪为蓝本,建设新农村。
之前的5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洪湖周边的9个乡镇322个村,新增纳入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加大试验区改革力度,扩大试验范围。“这证明,一年多的试验是成功的,可以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省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刘田喜称。
粗粗盘点,一年多的实践中,仙洪试验区的创新与改革,至少有如下经验:
锦绣梅园模式:各出一道菜,同办一桌席
作为仙洪试验区的发祥地,锦绣梅园在体制上有一套成熟的做法:项目整合,科学规划,打破地域,重建板块,让投资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有效聚合。
锦绣梅园是洪湖市曹市镇15个村现在的总称。村子多,对口的部门多,各打各的“小九九”,投入经费就像撒胡椒面。
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洪湖市开创性地整合农业、水利、卫生、土地、交通、林业、血防等9个部门的项目,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聚合3549万元政府资金,1020万元社会资金,在施港河聚集:沿河带建起3座沉螺池,疏浚河淤9.3万立方米,衬砌渠道护坡12.4公里,升级改造了9.22公里公路,沿路栽了4万株林木,15个村的“一建三改”统一实施:屋建成一线,路连成一体,旱涝排灌一渠,板块经济一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洪湖市市长蒋鸿形象地称之为“各出一道菜,同办一桌席”。
昌兴模式:林水结合,资源换资金
把沟渠两边的空地租给公司种树,公司用租金和部分收益来疏沟浚渠,平岗修路,这就是仙洪人首创的“林水结合”模式。
近30年来,洪湖一带农田水网体系基本瓦解,河床淤积,涝不能排,旱不能灌。洪湖垸内至少有8000万到1个亿的土方需要疏挖。按一条普通沟渠每公里清淤费用7万元计算,这笔巨大的投资谁出得起?
湖北昌兴农林开发公司老总胡兴江揭了这个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条4公里的沟渠为例,清淤成本为28万元。两岸可种约2万株意杨,苗木、人工、肥料、管理成本为30万元,10年贷款本息支出50万元,按10年成材周期,每株成材林木100元计算,可实现营林收入200万元。扣减投入成本108万元,可创收近100万元。
用活农村中的鸡肋地,资金换资源的置换开发,一举破解了地方政府水利投入的压力。
按照这一模式,仙洪试验区又先后拓展出林路结合、林湾结合、林滩结合的置换开发尝试。5年时间,昌兴公司先后在300多条共800多公里的河渠、10余条乡村公路及荒坡上造林7万多亩,栽植意杨500万株。
峰口实践:迁村腾地,加速城市化进程
2007年,洪湖市峰口镇开始把老城区的城中村、新城区的城边村纳入迁村腾地规划。
政府减免城镇配套费,商家出资建设,农民土地入股共建共享;政府规划区域格局,商家开发修路,农民集中建街。
2年时间,扩大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转移农村人口1.2万人,新增住房40万平方米。土地入股的农民按股入住经商。
搬迁后的宅基地、废坑、废渠、废堤再进行整理,统一布局。一年时间,峰口镇新增耕地800亩。
仙洪试验区内,农村居民点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已成趋势。村庄集并,中心村建设,土地入股、商家投资,商家建街、农民建房……一切都在和风细雨中稳步推进。
天宝嘉园模式:拓宽多元投入的途径
以前,农民说:谁不想搬到交通便利、条件好的地方去,但没有空地做宅基地,没有时间做房子,没有精力整房屋。“天宝嘉园”出现了,这是一个为农民代建新居的开发团队。发起人是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洪湖市沙口镇人平功沛。
沙口镇长河村拿出闲置土地、废渠填宅,委托施工企业在规划区内代建居民点。购房居民可分期付款,享受“一建三改”补助政策,两层复式结构的欧式别墅,每栋225平方米,每平方售价450元。
该村计划三年内让120户居民集中住进别墅小区。“天宝嘉园”的代建,创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融资方式,降低了农民自主建房的成本。
制度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灵魂。试验区的创新就在于通过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建立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与管护机制、建立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以及建立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方案正逐步在试验区产生、磨合和完善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网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