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益加深的金融危机将影响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第一,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可能。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虽然初级产品价格近期有一定回落,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尽管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中国。
面对严峻挑战,我国有着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依然充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将带来巨大和长期的投资与消费需求。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和有效地扩大内需,将支撑并推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七年实现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形成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进步较快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制造业。近几年政府大幅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第二,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外贸发展。中国政府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近几年外经贸政策调整为今后国家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支持外贸发展创造了空间。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一方面及时分析形势,充分估计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另一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多管齐下,有效应对,保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家将根据形势变化,通过各种手段继续大力支持外贸发展,帮助外贸企业克服眼前困难,保持进出口稳定、健康增长。
第三,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使2009年外贸发展环境变得异常严峻。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金融危机将促进国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给中国带来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增长潜力很大,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稳步地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力资源有了很大进步。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吸收利用国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出口产业抵御暂时的困难,继续发展和壮大。
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了外贸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家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帮助下,企业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来源:商务部网站(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员 李健)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