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莲藕超85%用的武汉种子 “重塑哪吒肉身的藕种很可能出自我们这里” 发布日期: 2025-02-2815:34 来源: 长江日报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哪吒2》热映,我就问了一下最近同样火爆的DeepSeek,它告诉我,太乙真人重塑哪吒肉身所用的莲藕品种,很可能就出自我们这里。”2月26日,在位于武汉市农科院南部园区的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水生蔬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柯卫东笑着“秀”了一把时尚。在他身后,数千片大小不一的水池整齐排列、波光粼粼,保存着全世界最丰富的莲藕种质资源。 收集全国大部分品种莲资源 打造世界第一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 柯卫东介绍,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以下简称“资源圃”)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由农业部挂牌,依托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水生蔬菜资源圃。目前,这里共保存有莲资源1000余份,包括全国大部分品种的莲资源。此外,这里还保存有茭白、芋、菱、荸荠等12类水生蔬菜的种质资源,加在一起共有3400多份,是全世界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资源圃。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水池,就是我们保存种质资源的地方。整个资源圃一共有3000多片水池。”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朱红莲介绍,除了水池,资源圃还有5000多个陶缸,也用来保存种质资源,“我们这里保存的最古老的莲藕种质有1000多年的历史”。 搜集和保存这么多种质资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红莲介绍,考察和收集种质资源一般包括准备工作、实地考察收集和整理总结三个阶段。在准备工作阶段,工作人员要搜集大量相关的信息,了解哪里可能有新的种质资源,这几乎就是个大海捞针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会去水生蔬菜种类比较丰富的地方,但有时新闻报道或者群众提供的线索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而在实地考察收集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意外,柯卫东说,水生蔬菜多半生长在湖区和深山里,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各种意料之外的难题更是数不胜数。 朱红莲举了个例子:“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水库在挖掘过程中,在6.5米左右深的泥炭层中发现了大量莲子。我们得到消息后,意识到这些古莲子很有可能会保存得比较好,于是迅速赶往现场。”但到了梁山县,她才发现,由于前期没有注意保护,挖掘出来的古莲子散落在民间,且难辨真假。为了保证种质资源的真实可靠,工作人员只能守在水库挖掘工地,期待现场能挖出新的莲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守了好几天以后,工地上真的又挖出了莲子,我们第一时间拿到,带回来以后成功催芽,并保存起来。” 柯卫东认为,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育种水平的高低和所育出品种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占有量和种类。“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紧张,但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水生蔬菜大有可为。”于是,柯卫东带领科研团队对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累计获得第一手科研数据30万个以上,为水生蔬菜的育种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材料。 不断培育莲藕新品种 让消费者全年吃好藕 今年央视的元宵晚会上,一根长达2.33米的“藕王”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这根莲藕来自武汉市蔡甸区永利村莲藕基地。基地负责人李正旺刚好到资源圃拜访,他介绍说:“央视展示的莲藕是我们种植的‘香粉一号’,这个品种就是武汉市农科院在资源圃培育的。”作为固定合作农户,他对资源圃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我现在种了一千多亩莲藕,其中既有主要产藕的,也有以出产莲子或者藕带为主的品种,每一种都供不应求,用的都是资源圃培育出来的种子。” 尝到科研成果甜头的李正旺是资源圃的常客:“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成果,只要有新品种,就一定要弄回去试一试。”此次到访,他看中了资源圃刚刚培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希望能带回去试种。得知这个品种刚刚培育出来,种子数量还很少,李正旺有点失望,但他很快表示,过段时间等种子多了他还会再来。 据了解,武汉的水生蔬菜,尤其是莲藕的科研力量全国第一,武汉市农科院培育的莲藕品种占据全国种植面积85%以上。“武汉研发的莲藕新品种可确保全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莲藕。”柯卫东对此倍感自豪。 强大的科研力量正是基于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研究。柯卫东介绍:“种质资源收集回来后,我们会进行深入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鉴定。哪一份资源抗病,哪一份资源更好吃、品质更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份资源的特征特性,才能进行有效利用。”而且,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还不局限于资源圃这一个地方,柯卫东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参与进来。 来自荆门市弯堰埂藕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兆龙,也是资源圃的老朋友,他多年种植武汉市农科院培育的藕带品种“白玉簪一号”,但最近也遇到了新问题:“种了这么多年以后,感觉产品的质量有点不稳定,有没有办法解决?”朱红莲告诉他,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品种进行重新提纯复壮。黄兆龙当即表示,希望能与武汉市农科院和资源圃展开更深入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和黄兆龙一起来的彭能用,则是第一次来到资源圃,他是钟祥市幸福河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二十多年的莲藕种植经验,但同样受困于品种退化、质量下降的问题。这次到访让他大开眼界:“以前我主要靠自己的经验来种藕,今天在这里才看到有这么多学问和技巧。专家随口介绍的小诀窍,就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彭能用也决定,以后要和资源圃多沟通、多合作。 柯卫东认为,农业科学研究,尤其是种质资源的研究必须和市场、用户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走进百姓家”是他和整个团队一直坚持的原则。“我们的每一个新品种,都会在自己试验成功以后,再交给农户试种,了解商业化种植的效果,以及市场的接受度。”为此,资源圃每年春天都会组织新品种展示会,邀请省内的莲藕种植户、经销商和加工商参加,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研究成果、判断市场潜力,“每年都会有外省的农户和商家‘不请自来’,积极性特别高”。 “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对食物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不仅要让全国人民一年四季都吃得上藕,还必须是高品质的藕。同时,还要通过科技来助力农户增收致富。”这不仅是柯卫东的愿望,也是资源圃所有科研人员的心声。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