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种出千禧果 管道水培菜满园 满眼春收好丰景 发布日期: 2024-04-2611:43 来源: 长江日报 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各种农业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新模式推广,春天不仅是播种的季节,也成为一个收获的季节。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部分农业合作社、植物工厂、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了解春季生产和收获的情况,在乡村感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无需阳光土壤智能种植 水培番茄按需栽培口感好 不需要土壤,没有阳光,秧苗却格外青翠,一年能生产2—4茬。位于东西湖区柏泉街道的味好蔬植物工厂,通过全封闭环境、人工光源、物联网、水耕栽培等技术手段,打造有别于传统农业的番茄种植,通过科技改变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产。 在东西湖区味好蔬植物工厂,通过人工光源、物联网、水耕栽培等技术手段,打造有别于传统农业的番茄种植。 “我们工厂种植有黄妃、千禧、绿宝石、紫小可、红小可、桃星、传奇等多个品类的番茄,大小番茄共定植1.7万株,现在处于收获期的主要有黄妃、千禧、绿宝石、紫小可等小番茄品种,以及桃星、传奇等番茄大果品种,这些品种近两个月产量约2.4万斤。”味好蔬植物工厂负责人周小兵介绍说。 “我们的水培番茄摘下便可直接食用。”4月23日,记者走进该工厂番茄棚区,摘下一颗番茄咬了一口,浓郁的香甜便在口中蔓延开来。“汁水饱满,甜度适中,关键是通过人工调控精准施肥,不仅营养更加全面,还避免农药、化肥污染及重金属残留问题。”周小兵自豪地介绍,这里的番茄秧苗不但比一般日照温室种植的秧苗更显翠绿,而且最高可长到五六米。 “我们种植番茄的基质采用岩棉,吸水性强,排渗性好,可让营养成分和水分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给植物根系创造最佳生长环境,而充分的营养供给能提升番茄口感。”周小兵说,番茄好吃的秘密全在栽培方式上,不同配比的营养液通过管道直达番茄秧苗根部,不仅可以实现按需供应,还可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循环系统,对营养液的回液进行再次使用,实现水资源节约。他指着一种名为黄妃的小番茄介绍道,这种小番茄属于樱桃番茄,味道鲜甜多汁,最高甜度可达11度,通过温室无土栽培,综合平均亩产可达6—8吨,较普通小番茄产量提高30%左右。 依托植物工厂内安装的轨道,采摘工人可乘坐升降机在各生产区域作业,对番茄进行生产管理控制。为保障果子口感,工厂将每串番茄数量严格控制在12颗左右,多余小果都会摘掉。由于温度可控,番茄在这里实现了全年生产,不同品种的大小番茄主要销往中百、沃尔玛、悦活里等大型商超。 节约土地空间精准培育 “空中菜园”一个多月收一茬 4月22日,在位于江夏区舒安街道的未来家园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里,高达15层的水培管道上,生菜、小奶白、油麦菜、韭菜、紫背天葵等上万株蔬菜长势喜人,“空中菜园”生机勃勃。“我们的樟树港辣椒、紫贝、香妃韭菜基本可做到一月一茬生产,最近正是出货期。其中,樟树港辣椒有5.5万株,可月产10万斤;紫贝3万余株,月产3600斤;香妃韭菜3万余株,月产2000斤。”未来家园副总经理张思敏说。 据介绍,未来家园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有28个立体水培架,每个水培架有15层、近7米高,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立体水培馆,其产量堪比50亩传统农田蔬菜产量。 不同于传统种植,馆内水肥一体化系统为蔬菜作物定时补水,并根据实时监控植物酸碱值进行营养液流量控制,以达到精确培育。智能监控大屏可实时检测馆中的温湿度,智能调光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 “水培能量蔬菜不仅可即采即食,而且采摘时,每颗能量蔬菜都完整保留了其根系,能始终保证它的活性营养。”张思敏说,传统采摘方式会切掉根须,这样会使蔬菜失去能量供给,开始消耗自身能量。而未来家园的蔬菜采用带根采摘,长长的根须可为蔬菜持续供能,即使被采摘下来,也会持续生长,保鲜时间更长。
在江夏区未来家园立体水培蔬菜种植馆,立体管道水培蔬菜生机勃勃。 张思敏介绍,种植馆中的蔬菜养分供给充足且及时,环境调控好,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所以水培蔬菜的口感也优于传统土壤栽培蔬菜。“45天即可生长完毕进行采摘,不仅量足、品质好,立体管道种植蔬菜,还不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节约土地空间,这对未来缓解土地紧张问题有些许探索。” 如今,配合自动遮光降温及循环风扇系统,该馆立体管道种植可突破季节、气温限制,使蔬菜免受病虫害侵扰,全年最高可完成9茬蔬菜采收,实现6万斤快生菜供应,弥补叶类蔬菜市场短时空缺。 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虾稻轮作”绿色生态效益高 “我们村养殖的小龙虾又大又肥,腹部干净无污泥,这个月初上市后,俏销得很!”晚春时节,江夏区法泗街道庆丰村进入小龙虾丰收期,虾农们忙着捕收、装货、售卖,该村党支部委员、刘家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朱文涛介绍,近年来,庆丰村转变传统双季稻种植方式,通过“虾稻轮作”精养模式,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最近,每天凌晨一两点,村民们便点着头灯,划着小船,在水田中央起网捕虾,每一个地笼里都满满当当,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两箩筐。朱文涛也是夜捕人员之一。为抢抓上市时间,每天晚上10时30分,朱文涛便来到虾塘里,收货、分拣,凌晨3时再驱车50公里来到白沙洲大市场,早晨5时左右忙完了才能回家睡觉。 “今年小龙虾产量高、品质好,市场供应量较大,收购价要比去年低一些,但比起传统双季稻产业,‘虾稻轮作’模式的收益还是要高不少。”朱文涛告诉记者,这个月来,基地每天捕收500斤小龙虾,每天能创收近6000元。 除成品虾养殖,虾苗繁育也是庆丰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每年3月中旬到清明前后,是早虾苗销售的高峰期。“村里有1000余亩稻田用来繁育虾苗,占全村稻田面积的45%,半个月时间,销售了35万斤虾苗,创收175万元。”朱文涛说,庆丰村水质好,环境优,虾苗质量好,不仅附近虾农来采购虾苗,咸宁、黄石等地的虾农也来村里采购,在周边地区已小有名气。 朱文涛介绍:“‘虾+稻’和谐共生,虾的排泄物是稻苗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稻田里的害虫则是小龙虾的‘口粮’,在科学养殖下更加绿色、生态。” 庆丰村党支部书记周武介绍,目前,村里已有庆丰米业专业合作社和刘家港种养殖合作社2家合作社,小龙虾养殖户58户,养殖面积达到2035亩,全村虾稻产业总产值达1600万元。“村里还准备探索‘虾+稻+鳜’三级轮作新模式,实现四季有产业,月月有增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