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多年的地方特色品种开枝散叶 莲花湖藕将走上市民餐桌 发布日期: 2024-04-2414:51 来源: 长江日报 4月,正是莲藕的栽种季节。很少有人知晓,深受市民喜爱的莲藕其实有不少品种已濒危多年。近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传来喜讯:消失多年的多个古老地方特色莲藕品种——仙桃“沔城藕”、宋代成为贡品以“粉”出圈的蔡甸“莲花湖藕”,以及明代成为贡品以“白”闻名的潜江“黄湾贡藕”等,重新回到传统种植地进行种植,焕发市场生机。 各个藕种濒危的原因不同。沔城藕是因为品种退化严重导致濒危,黄湾贡藕是因为病害重产量低,蔡甸莲花湖藕则是因为城市湖泊治理被清理而导致濒危。 这些传承千年的传统莲藕品种,在市场需求与百姓呼声中如何重新焕发生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柯卫东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提纯复壮研究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在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看到,藕种最先被种到6平方米的育种小池里。高级农艺师刘正位介绍,一个小池只对应一个品种,“比如沔城藕和黄湾贡藕,我们要去原产地采集原生品种,回来种植观察,再与文献里记载的该品种的原始性状进行多年的反复比对,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5年时间”。据介绍,相对正宗的原生沔城藕品种是柯卫东带领团队辗转多个村才找到的,然后带回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进行比对种植。 研究要有“铁棒磨成针”的毅力。研究人员从莲藕的播种季开始观察,开花的第一时间就要及时摘花,避免结籽造成混杂。莲藕成熟后,挖出的藕不仅要进行外形特征的比对和品质测试,还要进入分子实验室进行分子标记的检测。 相比沔城藕和黄湾贡藕的提纯复壮工作,蔡甸莲花湖藕的回归相对快捷。20世纪90年代,莲藕资源与育种专家柯卫东带队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在蔡甸莲花湖收集到莲花湖藕,带回资源圃种植保存。“因为有了这支藕的保存,我们进行扩繁,然后直接返回原产地进行种植就可以了。”高级农艺师匡晶介绍。 最早“回家”的沔城藕,种植表现良好,亩产从原来的1500斤左右增产到2500斤以上,塘口收购价是普通莲藕的一倍以上。因为品质稳定,沔城藕很快推广到仙桃周边,甚至是洪湖和汉川等地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2023年,“沔城藕”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近日,在江夏区郑店的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把经过提纯复壮的纯正“莲花湖藕”和“黄湾贡藕”的藕种,正式交给武汉市蔡甸区和潜江市的种植户。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将一部分莲花湖藕种植在莲花湖内,用于文化品牌打造,另一部分则交由农业公司继续扩繁,并计划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大量种植。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刘立军表示,预计三年时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莲花湖藕将重新走进市场,走上市民餐桌。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